本网讯(记者 高颖彤 陈磊)7月9日,“粤美乡村”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(广州)总结会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落幕。在与众多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、高校团体同台竞技中,建筑学院学生团队(高颖彤、黄裕宝、曾琪雅、韦志烨、文湘云、向蓉、邵可妮)在风景园林专业宫晨副教授、建筑学专业罗翔凌副教授指导下,作品《良平竹驿——石光庭》荣获公共空间类(共16个获奖)优秀奖,并获推参加第二届“粤美乡村”风貌设计大赛全省总体赛!
“粤美乡村”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、广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办公室指导,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,聚焦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,吸引近百家机构、高校、团体及逾3000名设计师参与,旨在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,助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与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。
颁奖活动现场(黄敬艺 提供)
征集活动以“实用、管用、好用”为导向,创新性构建“需求端出题、设计师答卷、多主体阅卷”活动模式,从政府侧、企业侧、村民侧三方收集产业小镇、村落民居、公路游径、公共空间、公共设施等5类16个选点需求。自2024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,历时7个月,经公告发布、实地踏勘、乡建课堂、在地实践、择优评审等环节,充分挖掘岭南乡村自然禀赋和乡土风情,广泛响应属地街镇、业主、村民需求,助推参赛作品更贴合乡村实际,实现“在地性”与“创新性”的深度融合,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传统空间。最终脱颖而出的75份获奖作品,既体现了专业高度,又切实回应了乡村发展的多元诉求。
获奖情况(陈磊 提供)
师生开展实地调研(韦志烨 提供)
在参赛过程中,师生团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,走访村民了解需求,踏勘环境探寻本土材料、感受场地肌理,确保设计方案创新性与地方需求深度契合。《良平竹驿——石光庭》方案驿站以"自然共生"为核心,建筑材料提取于附件山上的毛竹,采用竹结构与钢结构结合,顶面竹子覆盖加绿植遮阳棚,形成“树冠式”庇护空间,既呼应自然肌理,又为游客提供荫蔽。材料选用本地毛竹与石材,减少碳足迹;功能布局以“便民”为导向:中央设环形休息区,配备石质座椅与廊道休息;西侧沿山设公厕等基础服务。驿站周边布置雨水花园与垂直绿化,收集雨水灌溉植物,形成微生态循环。整体设计追求“少即是多”,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伸,以开放姿态接纳多元需求,打造有温度的游客休息区。
方案展示(高颖彤 提供)
此次佳绩的取得,是建筑学院师生专业实力的集中展现,也充分体现了学院“立足广州,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”的人才培养定位。本次活动对于参赛同学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从专业能力方面来看,作品获得官方与行业的肯定,是对同学们专业水准的有力证明,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自信。在实践经验积累上,同学们围绕乡村实际需求进行创作,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设计方案,积累了宝贵的项目落地经验。同时,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资源拓展的契机,通过接触村镇政府、设计机构等多方主体,提高了他们的调研水平与沟通能力。更为重要的是,同学们参与乡村振兴实践,用设计助力城乡发展,以青春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,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文字录入:陈磊 建筑学院;编辑:许晗星